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五)历史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材料中这种周朝与郑国互换人质现象突出表明

A.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特有的交往方式

B. 国与国交往的外交诚意

C.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缺乏互信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绍兴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据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整理

材料二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

——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9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非选择题(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