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三国时期,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由此可知,该制度在当时

A. 按门第选拔人才,得到士族的拥护

B. 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统治的基础

C. 重新评价人才,适应了乱世的环境

D. 使学而优则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

汉武帝时,刺史能够“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东汉时有诏书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 刺史的权力有扩大趋向

B. 东汉时刺史失去监察职权

C. 汉朝刺史的职权变化无常

D. 刺史的监察对象为各级官员

3、

宋仁宗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 促使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B. 导致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C. 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D. 扭转了对边境的军事弱势

4、

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

A. 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

B.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C. 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

D. 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三国时期,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由此可知,该制度在当时

A. 按门第选拔人才,得到士族的拥护

B. 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统治的基础

C. 重新评价人才,适应了乱世的环境

D. 使学而优则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由“三国时期”,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可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士族对这一制度的拥护,A项错误;因为要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人才,B项与题意不符;学而优则仕是科举制的特点,D项错误。

2、

汉武帝时,刺史能够“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东汉时有诏书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 刺史的权力有扩大趋向

B. 东汉时刺史失去监察职权

C. 汉朝刺史的职权变化无常

D. 刺史的监察对象为各级官员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从汉武帝时任用刺史到地方,监察辖区的治理,官员和司法,到了东汉时期常派刺史领兵作战,结合所学可知,A项正确;材料对东汉刺史的待遇和职权有所提高和补充,不能说明其失去监察职权,B项错误;两汉刺史职权的发展变化,并非变化无常,C项错误;刺史的监察对象为地方高官和诸侯王,D项错误。

3、

宋仁宗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 促使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B. 导致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C. 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D. 扭转了对边境的军事弱势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宋代国家财政十分之八九用于军费开支,导致了国家的积贫积弱,A项正确;宋朝前期实行军队轮戍,兵将不熟识,B项不符合史实;针对材料中所说问题,王安石进行了改革,C项错误;军队开支、消耗大不能说明军事上的优势,D项错误。

4、

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

A. 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

B.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C. 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

D. 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从西汉前期几代皇帝“削夺宗藩权力”的主要方法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同时“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可知A项正确;这种夺立宗室王位的做法不是在整个地主阶级中,B项错误;血缘亲疏会影响政治稳定,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错误;历史事实是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方向,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