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2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力量的基本状况。……‘多强’的说法不一样,一些人认为,应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国;另一些人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合起来当作一极;还有人认为,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新格局的雏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B.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美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2、

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交通频繁;行政业务多;税粮滞纳多;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日益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向重政治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爱新觉罗·善耆,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有自由思想的亲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善耆对报纸、著作权、出版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一些律令条文,如《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对报馆和报纸的一些事项作了重要的规定,要求报纸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国体、妨碍治安、败坏风俗等方面内容。善耆认识到自治的重要性,觉得“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之根本特人民之有自治智识”,并致力于筹备自治事务。他着手组建京师地方议事会董事会。宣统三年

在京城投票选举京师董事会总董。另外,善耆在京师市政建设方面还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他为京城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路,并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大戏园子、旅店、商店装上了电话;他积极推广西洋新式马车;对京师的公共卫生也进行了一番整治,建立起了第一批公共厕所;还掌管着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支消防队。光绪三十三年

善耆开设“文明茶园”戏院,取消了女子不能到戏院看戏的戒律。

——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善耆的新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措施。

4、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人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终结了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初,美国、苏联相继研制成功氢弹。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大量建造战略性远程导弹,并在70年代大体上达成均衡。双方战略家都支持扩充核武库。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程序,以百万死亡人数为单位来计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将可能造成的伤亡,并评估威慑和反威慑以及“第一次打击”和“反击”会对其中一国发动和承受核战争的能力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量的均衡被说成是“恐怖的均衡”;专家们在谈论着“相互确保摧毁”。威慑是被接受的方案。

许多人指出,靠建造巨大的核武器来防止战争是危险的、荒唐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西方甚至有人呼吁继续单方面解除军备。另外也有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军备,就可能屈服于别国的核讹诈之下。

——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当时美苏力量的均衡被说成是“恐怖的均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恐怖的均衡”的影响。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

材料二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对内政策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力量的基本状况。……‘多强’的说法不一样,一些人认为,应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国;另一些人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合起来当作一极;还有人认为,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新格局的雏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B.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美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超级大国与众多新兴力量之间实力的不平衡,而对“多强”的不同看法也侧面展现了世界多个力量中心之间实力的不均;一些国家具有政治话语权方面的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则在经济实力上更为强大;因此,材料在本质上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B项正确。各大力量中,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学者基本认同美国的“一超”地位,没有涉及美国实力削弱,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排除。

2、

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交通频繁;行政业务多;税粮滞纳多;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日益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向重政治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描述了中国古代县的分等标准变化,划分标注由简至繁,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县进行区分,越到后来越重视地方的行政管理和义务,表明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日趋加强,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为主流,并未出现重大变革,排除B项。材料仅在描述中国古代县的分等标准变化,并未直接表明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古代县的分等标准逐渐以经济为划分依据,至清代更为繁复多样,此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爱新觉罗·善耆,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有自由思想的亲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善耆对报纸、著作权、出版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一些律令条文,如《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对报馆和报纸的一些事项作了重要的规定,要求报纸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国体、妨碍治安、败坏风俗等方面内容。善耆认识到自治的重要性,觉得“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之根本特人民之有自治智识”,并致力于筹备自治事务。他着手组建京师地方议事会董事会。宣统三年

在京城投票选举京师董事会总董。另外,善耆在京师市政建设方面还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他为京城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路,并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大戏园子、旅店、商店装上了电话;他积极推广西洋新式马车;对京师的公共卫生也进行了一番整治,建立起了第一批公共厕所;还掌管着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支消防队。光绪三十三年

善耆开设“文明茶园”戏院,取消了女子不能到戏院看戏的戒律。

——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善耆的新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措施。

【考点】
【答案】

(1)新政措施:制定一系列律令条文,使新闻报刊业有章可循,逐步规范化;积极筹办京师自治,推动立宪运动的发展;加强京师市政建设。

(2)评价:是清政府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新政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善耆对报纸、著作权、出版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一些律令条文,如《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对报馆和报纸的一些事项作了重要的规定,要求报纸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国体、妨碍治安、败坏风俗等方面内容”可从制定律令条文,规范新闻报刊业方面概括;根据材料“善耆认识到自治的重要性,觉得‘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之根本特人民之有自治智识’,并致力于筹备自治事务”可从推动京师自治,支持立宪方面概括;根据材料还可从为京师市政建设作了不少实际工作,促进了京师市政近代化方面概括。

(2)关于对善耆的新政措施的评价,善耆的措施属于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掌握清末新政的相关知识,也就可以很好地评价善耆的新政措施了。善耆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京师近代化和社会变革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4、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人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终结了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初,美国、苏联相继研制成功氢弹。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大量建造战略性远程导弹,并在70年代大体上达成均衡。双方战略家都支持扩充核武库。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程序,以百万死亡人数为单位来计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将可能造成的伤亡,并评估威慑和反威慑以及“第一次打击”和“反击”会对其中一国发动和承受核战争的能力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量的均衡被说成是“恐怖的均衡”;专家们在谈论着“相互确保摧毁”。威慑是被接受的方案。

许多人指出,靠建造巨大的核武器来防止战争是危险的、荒唐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西方甚至有人呼吁继续单方面解除军备。另外也有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军备,就可能屈服于别国的核讹诈之下。

——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当时美苏力量的均衡被说成是“恐怖的均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恐怖的均衡”的影响。

【考点】
【答案】

(1)战后美苏两国开展核军备竞赛,且实力均衡。核武器(核战争)具有毁灭性后果。两国实施核威慑战略。

(2)影响:世界处于美苏核战争的威胁之中。激起世界核竞赛,拥核国增多,有核扩散的危险。美苏互相具备摧毁对方的核打击能力,一定程度上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使冷战局势处于相对稳定。世界反核舆论兴起,有利于核武器的管控和消减

【解析】

(1)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苏联人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终结了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初,美国、苏联相继研制成功氢弹”“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大量建造战略性远程导弹,并在70年代大体上达成均衡”“双方战略家都支持扩充核武库”“……并评估威慑和反威慑以及……会对其中一国发动和承受核战争的能力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可从核军备竞赛、核战争具有毁灭性后果、实施核威慑战略等方面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靠建造巨大的核武器来防止战争是危险的、荒唐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可概括为世界处于美苏核战争的威胁之中;根据材料“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军备,就可能屈服于别国的核讹诈之下”可概括为激起世界核竞赛,拥核国增多,有核扩散的危险;根据材料“西方甚至有人呼吁继续单方面解除军备”可概括为世界反核舆论兴起,有利于核武器的管控和消减;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美苏互相具备摧毁对方的核打击能力,一定程度上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使冷战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方面回答。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

材料二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对内政策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

【考点】
【答案】

(1)特点:借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验;国营、私营经济共同发展(或发展混合经济);注意对经济宏观调控(或实行计划经济);关注弱势群体;对国家政权和军队进行民族化改革;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印度统一。

(2)评价:推动印度近代化进程;具有反封建分殖民统治的进步意义;打击了民族分离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亚非拉美的团结,冲击了两极格局。(任意1点2分,2点4分)对内经济政策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承袭英国的特权,对英国抱有幻想。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材料介绍了尼赫鲁对内的主要政策,其中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具体的有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群众的生活问题以及民族问题。其中还涉及到了一部分的政治问题,这主要是从民族和历史问题展开的。把这些问题的具体要点答出来,总结起来就是他政策的主要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他的对外政策,他的对外政策很强势,对于印度的独立有着很重要的积极影响。尤其是作为殖民国家独立之后的国家他的政治问题很大程度上收到了英国的影响,这也是他政治的一些问题所在。他的政治最突出的是解决民族问题,也是印度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冲击了两极格局。